蒺藜子 【別名】茨、蒺藜、蒺藜子、旁通、屈人
適應癥主治散風,明目,下氣,行血。治頭痛,身癢,目赤腫翳,胸滿,咳逆,癥瘕,乳難,癰疽,瘰疬。平肝;解郁;祛風明目。主頭痛;眩暈;胸脅脹痛;乳房脹痛;乳閉不通;經閉;目赤翳障;風疹瘙癢;白癜風;瘡疽;瘰疬。
刺蒺藜是一年生草本,莖由基部分枝,平臥,淡褐色。長1.5-5厘米,小葉6-14,對生,矩圓形,長6-15毫米,寬2-5毫米,頂端銳尖或鈍,基部稍偏斜,近圓形,全緣。
【生長分布】
主產河南、河北、山東、安徽等地。此外,四川、江蘇,云南、陜西、新疆、青海、吉林、遼寧、山西、內蒙古、黑龍江、湖北、湖南等地亦產。
【性味歸經】
苦辛,溫。入肝、肺經。
【主要來源】
本品為蒺藜科植物蒺藜的干燥成熟果實。
【形態特征】
長1.5-5厘米,小葉6-14,對生,矩圓形,長6-15毫米,寬2-5毫米,頂端銳尖或鈍,基部稍偏斜,近圓形,全緣。
【采收加工】
8-9月果實由綠色變成黃白色,大部分已成熟時,割取全株,曬幾天,脫粒,再曬干。
【性狀鑒別】
蒺藜復果多由5分果瓣組成,放射狀排列呈五棱狀球形,直徑7-12mm。商品常裂為單一的分果瓣,斧狀三角形,長3-6mm,淡黃綠色,背面隆起,有縱棱及多數小刺,并有對稱的長刺和短刺各1對,成八字形分開,兩側面粗糙,有網紋,灰白色;果皮堅硬,木質,內含種子3-4粒。種子卵圓形,稍扁,有油性。氣微,味苦。
【功能主治】
主治散風,明目,下氣,行血。治頭痛,身癢,目赤腫翳,胸滿,咳逆,癥瘕,乳難,癰疽,瘰疬。平肝;解郁;祛風明目。主頭痛;眩暈;胸脅脹痛;乳房脹痛;乳閉不通;經閉;目赤翳障;風疹瘙癢;白癜風;瘡疽;瘰疬。
【用法用量】
內服:煎湯,2~3錢;或入丸、散。外用:搗敷或研末撤。
【使用注意】
血虛氣弱及孕婦慎服。
【偏方妙用】
1、治身體風癢,燥澀頑痹:刺蒺藜四兩,胡麻仁二兩,葳蕤三兩,金銀花一兩。四味煉蜜為丸。早晚各服三錢,白湯下。
2、治眼疾,翳障不明:刺蒺藜四兩,葳蕤三兩。共為散。每早服食后三錢,白湯調服。
-
肝火旺怎么調理 肝火旺的癥狀 肝火旺怎么辦
2023-09-11
-
腎虛怎么調理 腎虛怎么辦 腎虛應該注意什么
2023-09-11
-
如何預防秋季上火 秋季飲食養生指南
2023-10-11
-
女人三伏天怎么調理身體好 三伏天養生注意事項
2024-07-24
-
上班族秋季養生小常識 白領人士首選食補方案
2023-12-27
-
三伏天是不是不能同房 三伏天同房的注意事項
2024-06-07
-
秋季喝的養生茶 秋季怎樣喝茶有保健效果
2023-12-18
-
三伏天艾灸能去肝火嗎 三伏灸的好處和注意事項
2024-07-19
-
什么是熱射病 熱射病的典型表現是什么
2023-07-24
-
健脾祛濕喝什么茶 去濕氣的方法
2023-11-09