導語:體內濕氣,中醫概念,多因喜食冷飲,貪吃生冷瓜果等寒涼之物,損傷人體陽氣所致。正常情況下,人體對于外界溫度、濕度變化有自然調節能力。但有些人因體質、疾病或生活習慣不良,造成體內水分調控系統失衡,水分排不出去,因此影響健康。那么,去除體內濕氣的穴位有哪些呢?和小編一起來看看吧!
濕氣重
去除體內濕氣的穴位
通常情況下,祛濕的穴位有足三里、豐隆穴、中脘穴、脾俞穴、陰陵泉等。如有不適,及時就醫。
1、足三里:位于小腿外側,犢鼻下3寸。按摩或針刺足三里可以調理脾胃,促進濕氣排出。
2、豐隆穴:在小腿前外側,外踝尖上8寸,條口外,距脛骨前緣二橫指。刺激豐隆穴有助于祛痰濕、通經絡。
3、中脘穴:位于上腹部,前正中線上,當臍中上4寸。按揉中脘穴可以健脾和胃,祛濕利水。
4、脾俞穴:在背部,當第11胸椎棘突下,旁開1.5寸。脾俞穴是脾的背俞穴,刺激該穴位能健脾利濕。
5、陰陵泉:在小腿內側,脛骨內側下緣與脛骨內側緣之間的凹陷中。陰陵泉是祛濕要穴,可健脾益腎、利水滲濕。
這些穴位可以通過按摩、艾灸或針刺等方法進行刺激。不過,穴位祛濕需要長期堅持才能見到明顯的效果。同時,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,如飲食清淡、適當運動、避免潮濕環境等,對于祛濕也非常重要。
濕氣重
體內濕氣重怎么辦
體內濕氣重可能是體質因素、飲食因素、脾胃虛弱、脾腎陽虛、氣血兩虧等原因引起的,需要根據具體原因選擇治療方案。如果有不適癥狀,應該及時就醫。
1、體質因素:先天稟賦不足、脾胃功能弱的人,消化吸收差,新陳代謝緩慢,容易導致體內濕氣滯留。應該多食用健脾利濕的食物,如山藥、薏米、紅豆等。
2、飲食因素:長期進食生冷寒涼、辛辣刺激、油膩肥厚的食物,會損傷脾胃,導致脾胃功能失調,運化失職,使體內濕氣重。需要調整飲食習慣,避免過多食用生冷、辛辣、油膩的食物,多食用清淡、易消化的食物,如粥、面條等。
3、脾胃虛弱:脾胃功能受損,不能很好地運化水濕,導致濕氣內停。應該在醫生指導下使用藥物改善癥狀。
4、脾腎陽虛:脾腎陽虛,導致水液代謝失常,濕氣內生。需要遵循醫生建議使用金匱腎氣丸、右歸丸、桂附地黃丸等藥物緩解癥狀。
5、氣血兩虧:氣血不足,導致機體運化能力下降,濕氣內停,引起體內濕氣重的情況。可以遵醫囑使用藥物改善癥狀。
平時應該避免長時間在潮濕環境中停留,保持居住環境的干燥通風。適當增加運動量,通過運動促進體內新陳代謝,加快濕氣的排出,保持良好的作息習慣,避免過度勞累和熬夜,保證充足的睡眠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