導語:小腿穴位較多,因為足三陰經、足三陽經都要走小腿的經絡。小腿外側是陽經,內側是陰經,外側前方是足陽明,足陽明是胃經,后方是足太陽膀胱經。那么,你知道小腿外側是什么穴位嗎?和小編一起來看看吧!
小腿
小腿外側是什么穴位
1、足三里穴:在小腿前外側,當犢鼻穴下3寸,距脛骨前緣橫指(中指)。主治失眠、眩暈心悸、怔忡、虛勞、癲病、神經衰弱等。
2、陽陵泉穴:位于小腿的外側,腓骨頭前下方凹陷處,也就是在腓骨頭前緣垂直線與腓骨頭下緣水平線交點處,該穴位通經活絡、疏肝利膽,還能夠健脾和胃調肝養血,同時還具有疏肝解郁、平肝潛陽、疏風解痙的作用。
3、陵下穴:位于小腿外側,陽陵泉穴下2寸處,左右計二穴。主治耳聾、膽囊炎、膽石癥、膽道蛔蟲癥等。
4、豐隆穴:屬足陽明胃經,在小腿前外側,當外踝尖上8寸,條口外,距脛骨前緣二橫指(中指),主治頭痛、眩暈、癲狂病等。
5、外丘穴:在小腿外側,當外踝尖上7寸,腓骨前緣,平陽交。主治頸項痛、胸脅痛等。該穴配腰奇、間使、豐隆、百會,可治癲病,配環跳、伏兔、陽陵泉、陽交,可治下肢痿痹,配陵后、足三里、條口、陽陵泉,可治腓總神經麻痹等。
除上述穴位外,小腿外側的穴位還包括光明穴、三陰交穴等,日常生活中,如果需要進行穴位按摩或針灸等,需注意在專業醫生的指導下進行,避免自行處理。
小腿
哪些穴位能緩解腿部疲勞
1、承山穴
位置:位于小腿后面正中,委中與昆侖之間,當伸直小腿或足跟上提時,腓腸肌肌腹下出現的尖角凹陷處。
功效:這個穴位可以振奮膀胱經的陽氣,幫助疏通經絡、緩解腿部肌肉的緊張和痙攣。經常刺激承山穴,能夠有效減輕腿部的酸痛和疲勞感,尤其對于長時間站立或行走后引起的小腿肚脹痛有很好的緩解作用。
2、委中穴
位置:位于膝后區,腘橫紋中點。
功效:它是人體足太陽膀胱經上的重要穴位,是治療腰腿部疾病的關鍵穴位。刺激委中穴可以起到疏通經絡、調和氣血的作用,對于緩解腿部的酸麻、脹痛等疲勞癥狀效果顯著。在中醫理論中有“腰背委中求”的說法,它不僅可以緩解腿部疲勞,對于因腰部問題引起的腿部不適也有幫助。
3、足三里穴
位置:在小腿外側,犢鼻下3寸,犢鼻與解溪連線上。
功效:足三里是一個強壯身心的大穴,能夠調節機體免疫力、增強抗病能力。從緩解腿部疲勞角度講,它可以通過調節氣血,促進腿部的血液循環,從而改善腿部肌肉的營養供應,減輕疲勞。對于因氣血不足導致的腿部酸軟無力有很好的調理作用。
4、太溪穴
位置:在足內側,內踝后方,當內踝尖與跟腱之間的凹陷處。
功效:此穴位是足少陰腎經的原穴,腎經的經氣通過太溪穴源源不斷地輸注到全身。刺激太溪穴可以補腎氣、滋腎陰,從而改善腿部的整體機能。對于緩解因腎虛引起的腿部無力、足跟痛等疲勞相關癥狀效果較好。同時,它還能促進腿部的血液循環,減輕疲勞。
5、昆侖穴
位置:在足部外踝后方,當外踝尖與跟腱之間的凹陷處。
功效:屬于足太陽膀胱經,能夠舒筋活絡,清利頭目。按摩昆侖穴可以緩解腿部肌肉緊張,對于因外傷或過度勞累導致的腿部疼痛、腫脹等疲勞癥狀有緩解作用,尤其在緩解腳踝和小腿外側的疲勞方面較為有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