積食是指食物聚集于胃腸,停滯不消化而導致胃腸出現不適感的一種常見消化道病癥,類似于中醫學的“積滯”與西醫學的“消化不良”。小兒積滯以不思乳食,不消化,上腹部脹痛,口氣酸腐或嘔吐。那么,你知道小兒積食按什么穴位嗎?跟小編一起來看看吧!
小孩積食
小兒積食按什么穴位
積食一般是指積滯。小孩子出現積滯可能與飲食不規律、胃腸道功能紊亂、過度進食等因素有關,家長可以在醫生的指導下給小孩子按摩中脘、涌泉、膻中、足三里、神闕等部位,有助于促進小孩子消化。具體分析如下:
1、中脘:中脘處于上腹部,臍部上方約4寸的位置,具有調理脾胃的作用,家長可以按摩小孩子中脘部位,有助于改善小孩子積滯。
2、涌泉:涌泉在足底,足心最凹陷中,具有補腎、消食的作用,家長可以給小孩子按摩涌泉穴,緩解積滯帶來的不適癥狀。
3、膻中:膻中位于胸骨下,兩前肢間的正中位置,家長可以給小孩子按摩膻中穴,有助于促進小孩子胃腸道蠕動,防止小孩子消化不良。
4、足三里:足三里位于小腿前外側,距脛骨前緣一橫指的位置,家長可以給小孩子按摩足三里,有助于調理脾胃,改善積滯引起的腹脹、腹痛等癥狀。
5、神闕:神闕位于腹中部,臍中央的位置,家長可以給小孩子按摩神闕,可以有效緩解積滯、便秘、消化不良等癥狀。
在日常生活中,建議家長讓小孩子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,及時給小孩子補充水分。若有按摩需求,建議咨詢專業醫生,學習專業的按摩手法,避免對小孩子產生不良影響。
小孩
小兒消化不良怎么推拿
1、按摩肚臍周圍:可以將雙手搓熱用手掌對小兒的肚臍周圍進行順時針的按摩,能夠促進腸胃蠕動,起到助消化的作用。
2、推揉腹部:可以用雙手的手掌對腹部進行推揉,可以從上向下推揉,雙手交替進行,能夠起到輔助的作用。
3、捏脊:是一種比較常見的按摩方法,通常可以用雙手沿著脊柱的兩旁,用捏法把皮捏起來,邊提捏一邊向前推進,可以從尾骶部捏到枕項部,需要多次重復。
4、按摩足三里:足三里通常是位于膝關節外側,可以對局部進行按摩,屬于補益的穴位,可以改善小兒消化不良引起的胃脹、胃痛或者便秘等現象。
5、按揉推板門穴:板門穴正常時位于小兒的手掌大魚際處,可以通過按、揉以及推等手法進行改善,可以順時針,也可以逆時針,能夠起到調理脾胃的作用。
小兒消化不良需要及時治療,治療期間還要注意控制飲食,吃飯時應注意少食多餐,避免暴飲暴食。